我是怎样把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倒背如流的(上)

我是怎样把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倒背如流的(上)

论语片段

定桩记忆

整本书都熟悉之后,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着手记忆了。记忆主要是两个部分,一个是段落文字记忆,一个是定桩。

《论语》大部分段落的文字都不长,稍微联想一下就能记住。《孟子》则有许多长的段落,对这些长段落,无非也就是从头到尾进行联想,有时候找些关键词进行关键词联想记忆。

段落记忆通常是跟定桩同时进行的。也就是一边定桩,一边完成整个段落的联想记忆。

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的定桩,除了地点桩之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,因为需要的桩实在有点多。《论语》需要512个地点桩,《孟子》需要260个地点桩。

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是比较适合进行抽背表演的经典,因为它们的通行版本都已经把段落分好并且标注好了。《论语》二十篇共512段,《孟子》14篇共260段。

《孟子》比《论语》的记忆难度大好几倍,一个是文字多很多,另一个是有许多很长的段落。在段落内是不用地点桩的,一个原因是很难找到那么多地点,另一个原因是地点桩会把段落整体进行分割,不利于整体理解。

可以按照每一篇的段落数来找相应数量的地点,例如《论语》第一篇“学而篇”有16段,可以找16个地点;最后一篇“尧曰篇”只有三段,可以找3个地点,或者不用地点也行。

至于找地点的技巧以及地点定桩的方法,这里就不详细讲了,不懂的可以在网上搜一下相关内容。

孟子片段

复习检测

定桩记忆的一个好处,就是有利于进行复习检测。把地点桩放上去之后,闭上眼睛,就可以根据地点桩的顺序,逐一检测哪段没有记熟。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复习的过程。

在检测的过程中,看看哪些地方记得不熟练、不能顺利回忆出来的,就及时拿出经典复习一下。

定桩记忆的时候,是需要拿着经典、静下心来认真记忆的。而复习检测的时候,就可以多利用灵活的时间,例如欧阳修所说的“三上”(马上、枕上、厕上),行住坐卧的碎片时间都可以充分利用。

至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做到倒背如流呢?这个就不太好统计了,毕竟一整天不停背诵的时候其实不多。以我背《孟子》(35000字左右)为例,从二月初开始背,到六月初比赛,每天充分利用早起之后和睡觉之前的时间(共约四个小时),另外还得花时间找地点以及复习其它九本经典(其中《论语》以前已经大致背过)。但是在此之前好几年,我就已经把《孟子》基本看熟了,所以二月份其实是从第二个环节(定桩记忆)开始的。如果真的要计算从第一次接触到完全背下来的时间,就不太好统计了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合作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