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国五大名将:除了廉颇,你还知道哪一位?

赵国五大名将:除了廉颇,你还知道哪一位?

在战国时期,历史的主要事件几乎都围绕着七个强国展开,即齐国、魏国、韩国、赵国、燕国、楚国和秦国。随着魏国、楚国和齐国的衰退,秦国与赵国的对抗成为当时的核心冲突。在这一过程中,武将们的角色尤为重要,尤其是在秦国,涌现出如白起、李信、王翦、王贲等众多名将。赵国也不甘示弱,拥有五大名将可与之对抗。

一、李牧

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,与白起同列。李牧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,最初他在赵国北部抵抗匈奴的入侵。为了引诱匈奴,他假装失败,故意将几千兵力抛弃给匈奴。匈奴单于是听信了这个消息,迅速集结大军入侵。李牧则设下伏兵,展开左右两翼包抄,成功击溃了匈奴,斩杀了十多万敌军。李牧不仅消灭了襜褴部,还打败了东胡,收降了林胡,最终迫使匈奴单于逃亡。此后十多年,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。

约在公元前246年,李牧调离代郡,赴赵国都城邯郸任职。公元前243年,赵王派李牧进攻燕国,并攻占了燕国的武遂与方城。公元前235年,赵悼襄王去世,赵王迁继位。李牧随后在宜安之战和番吾之战中率军重创秦军,成功延缓了赵国的灭亡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长平之战与邯郸之战之后,赵国已元气大伤,而李牧依然能两次战胜强秦,这在当时可谓独一无二。然而,公元前229年,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,最终信任谗言剥夺了李牧的兵权,没多久李牧被冤杀。李牧之死后,赵国的命运也注定被秦国吞噬。

展开全文

二、廉颇

在战国四大名将中,廉颇无疑是最被低估的一位。早在赵惠文王十六年(前283年),廉颇参与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,成功击溃齐军,夺得阳晋,并被任命为上卿。尽管廉颇因为蔺相如位高于自己而心生不满,但当蔺相如多次谦让时,廉颇深受触动,最终主动负荆请罪,二人成为深厚的朋友。

赵孝成王六年(前260年),廉颇被派往长平抵御秦军,采用坚壁清野的战略,成功让秦军徒劳无功。然而,赵孝成王最终被秦国施下反间计,赵括取代了廉颇,导致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惨败。

尽管如此,廉颇并非只擅长防守,长平之战后,他击败了燕国欲乘火打劫的军队,并差点一举消灭了燕国。除此之外,他还攻占了魏国、齐国等诸侯国的城池,足以证明廉颇是一位攻防兼备的顶级名将。

三、赵奢

赵奢出身赵国宗室,他的主要贡献发生在赵武灵王至赵孝成王时期。作为赵括的父亲,赵奢的最大成就便是阏与之战的胜利。这场战役不仅摧毁了秦国的精锐部队,还成功守住了战略要地阏与,打破了秦军“不可战胜”的传闻,也为儿子赵括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四、庞煖

庞煖在赵武灵王时期就已为赵国效力,不过直到长平之战后,庞煖才真正开始展露头角。他曾带领赵军攻击齐国并取得了胜利,同时还击败了燕国的将领剧辛。此外,庞煖还曾指挥赵国、韩国、魏国、楚国等联军进攻秦国,表现出极高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。

五、赵括

赵括是赵国五大名将中争议最大的一位。在长平之战中,赵孝成王由于急于求胜,决定将廉颇换下,派赵括接任指挥。赵括大胆变革,放弃了廉颇的防守策略,改攻为守,全线进攻秦军。然而,这一决策却正中了白起的计谋,赵括率领的赵军迅速被秦军包围,经过长达四十六天的饥饿与四次突围未果后,赵括亲自带领士兵冲锋陷阵,最终英勇牺牲,被秦军射杀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合作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