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相关推荐


大师教你:一分钟学会蜜蜡打孔,值得收藏!

B站手机端怎么上传视频?

小时候,每到冬月,我便会随三姐菊莲去离村较远的辛家堰,去挖藏在那田间的美味——荸荠。荸荠,这个小巧的植物,拥有着它独特的魅力。它长的椭圆的,身上穿着紫黑的外衣,仿佛是自然界珍宝。
荸荠不仅可以作为水果食用,而且还可用于烹饪。在锅中翻炒,搭配各种调料,成为一道美味的佳肴。
小的时候,我总记得家乡的辛家堰下面的那片水田里,都种上荸荠,到了冬天,等生产队挖了头次后,便开放了,允许各家各户的孩子再去挖第二次,我们红安称为荸荠。
听大人讲,在古时荸荠被称为凫茈。它味甜多汁,清脆可口,营养丰富。此外,还因形似马蹄,又有“马蹄”之称。
清明前后,大地已经草长莺飞,生产队开始种荸荠,农民伯伯会选择品种优良、个头大、没有病害、顶芽粗壮、没有外伤的荸荠作为种子。留种时间通常在上一年荸荠作为种子,进行沙藏处理。等到荸荠苗长到30公分左右时进行移栽,然后便是向田里注水,施肥。
荸荠田里在夏日时一片青翠,交叠在一起似乎成了一幅杂乱而有序的水彩画,而一到冬日,青翠的根状茎便会枯萎成褐黄,似乎是偷了秋天的外套,与稻田里被割断后的稻梗混为了一色。
我们生产队种荸荠都是快到年关时开挖,统一按人头工分发放。荸荠堆在打谷场上,各家各户提着竹篮竹箢去分去挑。那时荸荠为家乡每家每户的年夜饭起到不可低估的贡献。勤劳的母亲会把荸荠做在肉糕里、肉丸子里、渗汤丸子里,那味道又鲜美又脆滑!荸荠也可以生吃,那清香的味道,不仅使人陶醉,还能解渴通便。在阳光下享受荸荠的美味,如同感受大自然的恩赐。
生产队挖完荸荠后,那片田地会开放,好心的队长会吹响哨子,号召大家去挖二次。三姐菊莲会把我带去倒荸荠,捡那些挖遗漏的。下田倒荸荠时,不仅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,还要做好有沾上一身淤泥的心理准备。首先得要不怕冷,能吃苦,不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。
我们去荸荠田里之前,姐弟俩会挑上一担篾子,有时田间的淤泥太深,双腿陷入后还会让人寸步难行。小荸荠们都躲在深深的泥土里,就像跟我们捉迷藏一样。我们并不气馁,姐姐用力挖,我就掰开泥块找,一会找一个,一会找一个,我不禁大喊了起来:“哇,姐姐,好多荸荠呀!”姐姐高兴地嘱咐我说:“别大声叫,当心别人来抢啊。”
刚掏出来的荸荠,因裹挟着成团的淤泥,如面戴纱巾的少女,有种不露真容的神秘。随后将它放入菀子里,等到菀子里的淤泥积满后,再将挑到辛家堰那块大石板上,放入堰里清洗干净。洗净后的荸荠,才开始逐渐显露出真容,有的黑如墨色的玉石,有的红如婴儿的脸蛋。这时,再顺手剥上一个放入嘴中,经过刚刚在淤泥里一番亲身的劳作,食之更是有一番别样的欢喜,如甘露一般清甜。
我们把挖回来的荸荠放在家中显眼的大桌前,让父母注意。母亲看见那些战利品后,会笑着夸奖我们:你们姐弟俩今天的表现真不错,不仅有收获,还锻炼自己动手的能力。记住,自己动手丰衣足食。
母亲说,从田里挖出来的荸荠极易失水萎缩和腐烂变质,所以母亲常常把挖回来的荸荠放在太阳底下晾晒。晒过后的荸荠渐渐脱去了水分,变得褶皱干瘪,如此便可多保存些时日。
经过太阳晒后的荸荠,不用再拿刀去削皮,用手指便可轻易把荸荠的皮撕掉。因没了水分,所以入口时也便少了些汁液的爽感。
荸荠不仅生吃味美,荸荠更是一道桌上的佳肴。腊月三十的年夜饭,母亲会在荸荠上大做文章,她做荸荠肉糕、荸荠串、荸荠渗汤丸子、糖炒荸荠,简直是一桌荸荠盛宴。有时,母亲还会在清晨将荸荠洗净,去皮后与大米放入锅里同煮,煮成味美的荸荠粥,全家人便在味蕾上开启了一天的美好。
特别是吃年夜饭那餐,母亲在上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,母亲最拿手的就是炸萝卜丸子,做渗汤丸子。她先将肥瘦肉按三七开,肥三瘦七,洗净,将生姜、削干净的荸荠去皮,随着肥瘦肉一起用刀剁碎,然后拌上盐、胡椒粉、鸡蛋顺着一个方向搅拌,然后做成一个个小肉丸,再放在装有生粉的盘子上,将肉丸随着盘中的生粉来回滚动,直到肉丸上裹上一层生粉为止。锅里水烧开后,再下丸,煮几分钟后,用冷水化点生粉糊倒入锅里,洒上葱花、盐、花生油。那碗渗汤丸子又鲜又美,荸荠香脆味美,让你回味无穷。
过了大年初一,我家便开始有客人来拜年了,母亲每餐都会亲手做一碗渗汤丸子,每次客人吃后都叫好!母亲从不邀功,都会直接对客人说,这些都是我家儿女劳动的结果,没有他们在冰田里去挖荸荠,就没这种美味让你们品尝!
如今我在武汉工作几十年,离家甚远,我时常会怀念儿时与姐姐一起挖荸荠的日子,怀念离开我们多年的母亲,还有她那最拿手的渗汤丸子。那些温馨的场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,清晰可见。它们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,陪伴我度过每一个孤独的夜晚和繁忙的日子。
(来源:山河文苑故事汇 本文作者:卢成)